线段树是非常基础的算法了……
线段树是一种二叉树,可视为树状数组的变种,最早出现在2001年,由程序竞赛选手发明。我们ZS老师说过:“所有可以用树状数组解决的题目都可以用线段树解决,但是部分线段数可以解决的题目却无法用树状数组解决。”由此可见线段树十分强大……
此资料结构实际应用用途不大,但由于其程式易于实作而被广泛应用于程式竞赛当中。其用途是在查询一个指定区间内的资讯,并可在同样的时间复杂度支援更新等操作。 ——维基百科
例题
先来看看洛谷上的线段树模版题:【模板】线段树 1
题目描述
如题,已知一个数列,你需要进行下面两种操作: 1.将某区间每一个数加上x 2.求出某区间每一个数的和
输入输出格式
输入格式: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N、M,分别表示该数列数字的个数和操作的总个数。 第二行包含N个用空格分隔的整数,其中第i个数字表示数列第i项的初始值。 接下来M行每行包含3或4个整数,表示一个操作,具体如下: 操作1: 格式:1 x y k 含义:将区间[x,y]内每个数加上k 操作2: 格式:2 x y 含义:输出区间[x,y]内每个数的和
输出格式: 输出包含若干行整数,即为所有操作2的结果。
输入输出样例
输入样例
5 5
1 5 4 2 3
2 2 4
1 2 3 2
2 3 4
1 1 5 1
2 1 4
输出样例
11
8
20
说明
时空限制:1000ms,128M 数据规模: 对于30%的数据:N<=8,M<=10 对于70%的数据:N<=1000,M<=10000 对于100%的数据:N<=100000,M<=100000 (数据已经过加强^_^,保证在int64/long long数据范围内) 样例说明:
线段树的定义和构造
线段树(Segment Tree)是一个平衡的二叉树,所有叶子到根的距离最多只差1。令整个区间的长度为N,则其有N个叶节点,每个叶节点代表一个单位区间,每个内部结点代表的区间为其两个儿子代表区间的联集。
翻译成人话就是:线段树是个二叉树,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区间(或许应该叫区间树……),叶节点代表的区间大小是1(即单位区间)。(以上面的例题为例)很容易理解,根据叶节点我们可以向上累计,对于每个非叶节点,很容易构造出其代表的区间内所有数字加和(以下称为“管辖区间和”(我自己起的名字……因为我觉得“管辖”这个词很高端……),用tree[x]表示x节点管辖区间和)(即每个点左右儿子代表区间和的加和)。这样向上构造,我们就可以造出一颗线段树。这就是build函数构造线段树的过程:
inline void build(int p,int tl,int tr){
tag[p]=0;
if (tl==tr) {tree[p]=a[tl];return;}
int mid=((tr-tl)>>1)+tl;
build((p<<1) ,tl,mid );
build((p<<1)+1,mid+1,tr);
tree[p]=tree[p<<1]+tree[(p<<1)+1];
}
区间更新与懒标记
如果没有区间更新,我们就用不到懒标记了,因为对于单点更新,直接向上推,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出结果。但是区间更新就十分麻烦:如果一个个单点进行更新,最高需要!显然很容易超时。懒标记(Lazy Tag)其实是对朴素的线段树的一个优化,可以让区间更新也达到级别。所以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懒标记:
懒标记
懒标记(Lazy Tag),也有的地方翻译成“延迟标记”(听起来高端……),就是指在更新一部分区间的时候,不更新这个区间里面的每个点,而是(懒惰地)把这个区间分割成很多个能用线段树上的点表示的区间(当然是分的区间越少越好,也就是说每个区间越大越好),只修正代表这个区间的点,再把这些区间标记下,下次如果要查询的区间与这个区间有交集并且没有包含这个区间,就说明需要“分割”这个区间,再将这个区间向下修正。这样时间复杂度就可以优化很多。
如何进行区间更新
刚才已经提到,如果要把区间[L,R]中所有元素加上delta,则只需要从线段树的根节点开始向下寻找,找到第一个被[L,R]包含的区间,就修正这个区间(注意“修正这个区间”只是增加这个区间和的标记和懒标记,不是把这个区间向下修正),然后继续向下找,直到找出来的一段段区间把[L,R]都覆盖了。
区间查询
区间查询和区间更新有点类似,假设要查询[L,R],同样从根节点开始乡向下“分割”,不同之处在于:可能需要将刚才的懒标记用于向下修正。(具体见代码~)
完整代码(注释版)
#include<cstdio>
#include<cstring>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maxn=2000005;
int n,m;
long long a[maxn],tree[maxn],tag[maxn];
inline int read(){
int ret=0,f=1;char ch=getchar();
while (ch<'0'||ch>'9') {if (ch=='-') f=-1;ch=getchar();}
while (ch>='0'&&ch<='9') ret=ret*10+ch-'0',ch=getchar();
return ret*f;
}
inline long long llread(){
long long ret=0,f=1;char ch=getchar();
while (ch<'0'||ch>'9') {if (ch=='-') f=(long long)-1;ch=getchar();}
while (ch>='0'&&ch<='9') ret=ret*(long long)10+(long long)(ch-'0'),ch=getchar();
return (long long)ret*f;
}
inline void build(int p,int tl,int tr){ //构造Segment Tree
tag[p]=0;
if (tl==tr) {tree[p]=a[tl];return;}
int mid=((tr-tl)>>1)+tl;
build((p<<1) ,tl,mid );
build((p<<1)+1,mid+1,tr);
tree[p]=tree[p<<1]+tree[(p<<1)+1];
}
inline void push_down(int tl,int tr,int p){ //push_down函数负责向下传递,将存储的tag数组用于修正
int mid=((tr-tl)>>1)+tl;
tree[p<<1]+=(long long)tag[p]*(mid-tl+1); //只需要修正一对左右儿子,不需要一直传递到叶节点
tag[p<<1]+=tag[p]; //因为没有往下修正,所以要把儿子的tag累计上
tree[(p<<1)+1]+=(long long)tag[p]*(tr-mid);
tag[(p<<1)+1]+=tag[p];
tag[p]=0;
}
inline void update(int sl,int sr,int tl,int tr,long long delta,int p){
if (sl<=tl&&sr>=tr){ //p管辖的区间在修改范围内
tree[p]+=delta*(long long)(tr-tl+1);
tag[p]+=delta; //tag数组记录剩下的未向下传递的,实现“lazy tag”
return;
}
push_down(tl,tr,p); //如果没有完全包含p管辖的区间,则说明应该向下“分割”,所以应该用tag数组先修正下面的tree[]
int mid=((tr-tl)>>1)+tl; //分割[tl,tr]区间
if (sl<=mid) update(sl,sr,tl,mid,delta,p<<1);
if (mid<sr) update(sl,sr,mid+1,tr,delta,(p<<1)+1);
tree[p]=tree[p<<1]+tree[(p<<1)+1]; //向上累计
}
inline long long query(int sl,int sr,int tl,int tr,int p){ //查询操作
if (sl<=tl&&sr>=tr) return tree[p]; //如果完全包含p所管辖的区间则直接返回tree[p]
long long ret=0; //否则就“分割”
push_down(tl,tr,p); //先要把当前的tag用于修正下面两个儿子,这样才能保证下面query用到的tree[]是正确的
int mid=((tr-tl)>>1)+tl;
if (sl<=mid) ret+=(long long)query(sl,sr,tl,mid,p<<1);
if (mid<sr) ret+=(long long)query(sl,sr,mid+1,tr,(p<<1)+1);
return ret;
}
int main(){
freopen("tree.in","r",stdin);
freopen("tree.out","w",stdout);
n=read();m=read();
for (int i=1;i<=n;i++) a[i]=llread();
build(1,1,n);
for (int i=1;i<=m;i++){
int c=read();
if (c==1){
int x=read(),y=read();
long long z=llread();
update(x,y,1,n,z,1);
} else
if (c==2){
int x=read(),y=read();
printf("%lld\n",query(x,y,1,n,1));
}
}
return 0;
}
参考
https://www.luogu.org/blog/pks-LOVING/senior-data-structure-qian-tan-xian-duan-shu-segment-tree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7%BA%BF%E6%AE%B5%E6%A0%91/10983506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/%E7%B7%9A%E6%AE%B5%E6%A8%B9_(%E5%84%B2%E5%AD%98%E5%8D%80%E9%96%93)